原创 川渝法院谱写“司法协奏曲” 促陈华今晚就赌一个胆进裁判尺度“同城标准”
中新网重庆1月10日电 (梁钦卿)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10日在线上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两地司法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情况。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海龙介绍,五年以来,两地高院共同加强对中、基层法院司法协作工作的统筹指导,两地三级法院院长主动带队交流,推动两地法院签订司法协作协议。同时,川渝建立健全两地法院和各业务条线定期研讨机制,及时交流研判审执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促进裁判尺度“同城标准”。
在发挥环境资源审判服务跨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川渝两地法院共同设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渝司法协作生态保护基地,用法治力量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赖波军介绍,两地法院以框架协议为基础,梯次开展宽领域、多层级的司法协作,累计完成跨域立案、代为送达、委托执行等4.2万件次,审执工作“同城效应”逐步显现。川渝两地法院正以高效能协作、高质量司法、高水平服务的实绩实效,谱写护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司法协奏曲”。
接下来,重庆法院将健全常态化司法协调机制、健全一站式诉讼服务机制、健全标准化法律适用统一机制、健全专业化法院人才共育机制、健全数字化数智法院协同机制,以更加优质高效的跨域司法服务,助力优化川渝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2024年5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同意,重庆高院牵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5个省区市法院共同签订《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司法协作“13+2”协议》,并在重庆设立秘书处,创立目前我国参与法院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区域司法协作机制。
赖波军表示,接下来将在《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司法协作“13+2”协议》框架下,全方位对接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特别是川渝两地自贸区法院应进一步优化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法律查明与适用机制,推动形成涉外法治大协同工作格局。(完)
6。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中国(新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丰富跨境电商、物流全程协同等地方特色应用。扩大自中亚等周边国家优质农产品、食品进口。率先推进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扩大周边国家特色中药材进口,对进口睡莲花、秋水仙、洋甘菊、石榴花、玫瑰花、牛舌草等新疆急需中药材批量开展风险评估,加快签订双边议定书。探索进口大麦加工为饲用芽苗的闭环监管模式。依托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加强与周边国家农产品、食品风险信息互通、检测执法互助领域合作。推进中国—中亚区域检验检疫安全技术合作与交流,搭建中国—中亚法规标准信息交流平台。推动综合保税区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实施重要矿产品“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探索在满足监管条件的基础上,打造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集约化监管模式。对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实施分层查验、分类监管。做好进口资源性商品的采信试点工作,鼓励符合资质要求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参与,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
10。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托现有石油化工产业基础,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建设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和有色金属产业基地,提高有色金属就地转化比例。推动在综合保税区开展保税混矿业务。加快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农牧机械、农产品加工装备、纺织专用装备、建筑与矿山机械装备等制造业,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承接中东部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转移,打通绿色铸造等装备制造业配套环节,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拓展通用航空商业化市场,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航空器制造维护、通航飞行、教育培训、应急救援等通用航空全产业链,打造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壮大安全应急产业,培育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打造特色医药产业,建设大宗原料药生产基地,将符合条件的创新药、中成药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
3。坚持生态优先和低碳发展。推动重大生态环保改革举措优先在自贸试验区试点,指导支持自贸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鼓励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自愿碳减排,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实施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探索完善环保信用评价与修复机制,推进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建设。深入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支持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园区。拓展“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应用场景,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对生态、大气、固废等环境管理的支撑,促进产业发展绿色转型。持续提升重点领域和行业环评管理效能,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预防效力。在大气环境容量偏低的区域,涉气重点行业落实好产能等量置换要求,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