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管家婆必出一肖一码25年将如何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人社部回应
中新网1月21日电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1日举行2024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王晓君介绍了2024年职业技能培训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2025年将如何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王晓君表示,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岗位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2024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坚持以促就业为导向,推进政策体系、组织实施、基础能力等方面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在政策体系方面,制定出台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培训机构目录、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评价流程管理,严格补贴资金统筹使用和监管。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门研究制定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激发企业培养使用评价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
在组织实施方面,围绕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就业重点群体,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前三季度开展补贴性培训1072万人次,预计全年将超过1200万人次。启动实施“一带一路”技能筑梦行动,促进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技能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各地建设66个技能筑梦培训基地和19个师资培训中心。
在基础能力建设方面,会同财政部备案公布110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4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单位名单,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在北京、上海、广东等15个省份组织开展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试点,归集记录个人参加培训、取得证书等职业技能培训信息,依托电子社保卡为劳动者提供电子档案前台服务。
王晓君介绍,202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聚焦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项目化职业技能培训。发挥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各方合力,推行“岗位需要+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主要考虑是:一是优化内容。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自下而上征集培训需求,形成培训项目,纳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对社会公布。二是优化培训机构。充分依托技工院校、公共实训基地、龙头企业等优质培训机构实施培训,通过遴选、招投标、揭榜挂帅等方式,确定项目化培训的承训机构。三是加强项目化培训效果评估。以培训后一定时间内实现就业人数的情况为重要因素,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承训机构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按就业比例给予阶梯式补贴。四是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发挥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职工教育经费等撬动作用,支持项目化职业技能培训高效持续开展。
为保证本市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决定自2024年3月2日0时至2024年3月13日24时,全天禁止运载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化学品)车辆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道路行驶。保障城市生产生活必需品运输确需进入禁限区域道路行驶的危险化学品车辆,经市交通委员会、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联合备案后(备案方式:登录北京市运载危险化学品车辆通行联合备案系统,http://beian.zhihuihuoyun.cn进行备案),按照规定的行驶路线通行。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2024年如何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稳是大局和基础,就是要多出台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进是方向和动力,就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先立后破是对稳和进的统筹兼顾,关键是做好新旧模式、新旧动能之间的衔接和切换。我们正在根据上述方针出台财政、金融、产业等一系列政策。我们将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把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