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国家京剧院迎建院70周年 系列演出贯管家婆四期必出三期资料穿全年好戏不断
中新网北京1月23日电 (记者 应妮)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新闻发布会日前在京举行。刘长瑜、李祖铭、孙桂元、赵建华、陈淑芳、董圆圆、李海燕等前辈艺术家与数十位青年艺术工作者共同为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系列活动启幕。
国家京剧院以鲁艺旧剧研究班开端,到鲁艺平剧团延安平剧研究院,再到1955年1月10日中国京剧院成立,2007年更名为国家京剧院。发布会上,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回顾了国家京剧院70年来的光辉历程。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直属的唯一国家级戏曲院团,国家京剧院70年来薪火相传,前贤后侪交相辉映,数代表演艺术家、演奏家、剧作家、导演、作曲家、舞台美术家、史论评论家,用心血和汗水创作演绎了600余部不同题材的优秀作品,形成了艺术严谨、舞台清新、阵容齐整的艺术风格。
“从《野猪林》《将相和》到《杨门女将》《春草闯堂》,从《白毛女》《红灯记》到近年新创的《风华正茂》《纳土归宋》《主角》《五女拜寿》《女史赋》和即将推出的《故土新归》《牡丹亭》,剧院始终遵循戏曲艺术发展规律,践行新编历史剧、现代戏、整理改编移植优秀传统戏的‘三并举’剧目方针,推陈出新、守正创新,敏锐反映时代精神,积极适应审美变迁。”王勇表示,国家京剧院将推出“建院70周年”系列演出,“我的70年”和“我和我的剧院”为主题的星光读书会、老艺术家“回家仪式”、新一轮“领军”“拔尖”人才培养对象遴选、编写出版京剧考级教材等多项院庆活动也将在今年推出。
据介绍,贯穿全年的“建院70周年”系列演出,既有经典剧目,也有近年来新创复排的优秀保留剧目。元旦和春节的7场传统大戏,拉开系列演出的序幕;2月中旬至4月中旬,梅兰芳大剧院将隆重举办院庆首轮14场演出,首场演出是汇集了众多京剧界和戏曲界名家的名剧名段演唱会;另外13台大戏,将集中展现剧院历代艺术家们的代表剧目,由剧院中青年演员担当主演,向广大观众展示新时代国京艺术家们的风采。
国家京剧院创作和研究中心主任彭维概述了《国家京剧院艺术家系列丛书》的编撰和出版情况。丛书以“描绘国京谱系,书写名家列传,铸就国粹精神,打造文化名片”为宗旨,对历史文献进行再创作。首批出版4本包括画传《秀影荣芳春荣孝俊》《瑶草琪花》和评传《金声泉韵》《瑜采流长》,均以文史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彰显国家京剧院艺术家的人格魅力与舞台风采。
院庆之际,国家京剧院还特别策划了《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纪念画册》,呈现剧院七十年历史中继承、整理、改编、创作的代表性剧目和代表性艺术家的剧照,涵盖序言寄语、目录章节、剧目剧照和剧情简介以及附录等四个部分。
经过一年多紧锣密鼓的筹备,国家京剧院少儿京剧团于2024年7月正式成立。发布会上,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京胡名家李祖铭、院长王勇、艺术总监袁慧琴为少儿京剧团学员代表赠送了最新出版的考级教材。国家京剧院艺术发展中心主任、青年团团长成爱国介绍,少儿京剧团将在强化京剧考级和培训成果的基础上,成梯队、全方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京剧艺术培养后备人才。(完)
8。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内外贸一体化先行先试,聚焦棉纺、番茄、硅基等优势产业,用足用好现有支持政策,支持企业一体化经营、一体化市场开拓、一体化品牌培育。加快构建特色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棉纺、番茄、硅基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对接,提升内外标准一致化水平。统筹推进棉花认证体系建设工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棉花认证品牌。发挥重点贸易促进平台作用,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大型综合展会开展组展招商工作,安排一定面积展销特色产品,对参展企业给予展位费减免。加强非商业性境外展会公共服务,支持企业参加特色产品国际展会。加强与行业商协会合作,开展特色产品进商超、进电商平台、进批发市场活动。组织电商平台、线下零售企业举办特色产品主题消费活动,推动电商平台等设置特色产品专区。
冯栢文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预计,随着两国经济之间的互补性不断增强,中国作为澳大利亚的首要贸易伙伴,地位将变得更加重要。他期待阿尔巴尼斯访华期间,双方能有涉及气候变化合作和零碳方面的合作信息发布。
9。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服装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纺织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棉纺织业,打造国家优质棉纱生产基地,提高纺织服装产业促进就业能力。利用现有对二甲苯(PX)产能,打造炼化纺产业链条。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纺织服装和电子产品组装、鞋帽皮具、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提升林果、葡萄酒、乳制品等特色产品加工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打造特色优势品牌。支持新疆承接东部地区出口导向型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链转移,通过整合中亚国家初级产品、欧洲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部件制造能力,打造亚欧大陆产业链合作的重要节点,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产业体系,提高就业吸纳能力。依托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加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力度,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